自尊及其如何影响个人的自我适应能力
作者: Nur Amira
自尊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可以是一个预测因素,带来某些可能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结果。事实上,据说拥有高自尊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结果。心理学家将自尊视为个人的一种人格特质。我们可以说每个人的自尊心都不一样。
自尊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。它也可以定义为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的自我评价。每个人都不能逃避对自己的评估,因为这是正常的事情。自我评估可以帮助自己反思自己,这将有助于作为对自己的态度做出的决定。可以肯定的是,个人的行为将反映我们对自己的现有看法以及我们重视个性的方式。
此外,自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的特征的一部分,有些人具有较高的自尊,有些人具有较低的自尊。拥有高自尊也将能够帮助人们努力获得他们想做的事情。然而,过于自信并没有任何好处。有时,相对较低的自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估自己。因此,最好能在自我价值上取得平衡。
自尊自幼就存在于我们所有人中,其中包括许多会影响一个人自尊的因素。经常影响自尊的因素是家庭、学业成绩、就业、人际关系、文化和其他。社会始终存在的一种相关性是,高自尊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成绩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拥有高自尊是良好学校表现的一部分。最重要的是,工作环境中的表现有时也会影响自尊,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结果。
总的来说,一项研究发现,自尊不一定是出色工作表现的原因。但是,一个人在经历过失败之后,是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打动和激励了他们。罗森伯格认为,良好的自我概念还包括高自尊。他还表示,当人类能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时,他们往往不会轻易受到他人言语的伤害和影响。他们不容易受到任何影响。而且,他们也有很好的自制力,在与人交往时不容易激动。拥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通常也非常自我满足、快乐和精力充沛,愿意承担适度的风险等。最后,个人自尊的表现还通过叛逆(rebel)等很多东西表现出来。因此,父母在培养孩子更好的自尊方面起着关键作用。
自我价格如何影响调整
情感角度
幸福与始终如一且密切的自尊有关。 Baumeister 和他的同事的研究表明,即使他们的研究尚未完成,拥有高自尊可以带来更大的幸福感。其次,自尊心低的人比自尊心高的人更有可能导致抑郁,反之亦然。
成就角度
受调整影响的成绩可分为教育方面和就业方面两个方面。在教育方面,没有提到高自尊是在学术上表现良好的原因。 (福赛思,2007 年)。但事实上,拥有高自尊会使一个人的决定低落和软弱。总之,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不是通过高自尊或低自尊来评估的。其次,关于一个人在就业方面的成就,研究结果褒贬不一。有一些研究发现,拥有高自尊与更好的成就相关,但也有一些其他研究发现,如果与一个人的自尊水平相关,职业方面没有变化。但一个人在事业或工作上的成功,必然有很高的自尊心。
人际关系领域
鲍迈斯特及其同事指出,与自尊心低的人相比,自尊心高的人更受欢迎、更有吸引力,此外还有更好的人际关系,并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。此外,在恋爱关系方面,自尊心低的人比自尊心高的人更可能不信任伴侣的爱和支持,担心被拒绝。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人的高自尊或低自尊与一段关系的结束迟早有关。小组工作中的关系是,自尊心高的人比自尊心低的人更容易谈论和提出想法。直接地,那些自尊心高的人更容易被视为对团体做出了很多贡献。
低自尊和自责本性的弱点
当面对某些事情时,他们在失败后变得比那些自尊心高的人更加士气低落。对于那些自尊心低的人来说,失败会导致他们抑郁,并没有确定的动力去把事情做得更好、更有质量。其次,如果失败发生在自尊心高的人身上,他们会活得更久。此外,自尊心低的人通常对其表现有负面看法,例如在社交场合、工作面试或什至在每次测试中。因此,自卑的人不会认真做事,因为害怕失败。结果,他们将没有准备好面对未来的挑战,然后如果他们做了坏事,他们就会责备自己,他们会感到沮丧并容易陷入抑郁。这种轮换不仅会发生在自尊心低的人身上,也会发生在自尊心高的人身上。总之,低自尊不仅会影响现在,还会影响未来。
高自尊和自恋
自恋是一种认为自己很重要的倾向,而自恋是个人太渴望把自己想得很好,这个群体对他们的批评非常敏感(Twenge & Campbell,2003)他们也忙于幻想的成功,和相信他们应该寻求特殊待遇或照顾,如果他们的自尊受到威胁,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行动。此外,那些自尊不稳定的人也会以这种方式行事(Kernis,2003)。这些自恋者如果受到挑衅就会变得咄咄逼人,没有挑衅,他们不太可能比非自恋者更具攻击性(鲍迈斯特,布什曼和坎贝尔, 2000;Twenge 和 Campbell,2003)Baumeister 及其同事指出,受到威胁的自恋者很容易犯罪,例如个人或群体暴力、施虐者和其他犯罪活动(Baumeister,1999)。
Nur Amira
心生代连接自愿者
参考资料
- Baumeister, R. F. (1999). Self-concept, self-esteem, and identity. In Personality: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research, 2nd ed. (pp. 339-375). Chicago, IL, US: Nelson-Hall Publishers.
- Duffy & Karen Grover. (2005) Psychology for living : adjustment, growth, and behavior today. Upper Saddle River, N.J. : Pearson Prentice Hall
- Campbell & Twenge. (2003).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narcissism: Inflated self-views across the lifespan and around the world.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, 37(6), 469-486.
- (2003).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Optimal Self-Esteem. Psychological Inquiry, 14(1), 1-26.
- (1965).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-image. Princeton, NJ: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.